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武松,綽號“行者”,因其排行第二,又稱為“武二郎”。他秉性剛烈,武藝高強,襟懷坦蕩,是梁山泊起義軍的重要將領之一。
武松這個人物的出現是在小旋風柴進的莊上,那時武松以為自己打死了人而躲居在柴進莊中已有一年了。當武松首次出現時,他正因為患了瘧疾而在走廊上生火取暖,怎料醉酒的宋江一腳就把火锨里的炭火掀到武松的臉上,頓時武松大怒,正準備要打宋江。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即使武松生病了,但是他的勇猛強壯仍在,絲毫都看不出他的病態。另外,就是因為這樣一锨,他就有打人的沖動,這就足以顯現出他性格沖動、魯莽的一面。
武松是因為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事而聞名江湖的,而在打虎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無法否定武松的英勇善斗以及面對猛虎時所表現出的臨危不亂。平常人喝醉酒后就會壞事,但是酒卻能成為武松辦事穩握勝券的能量劑。例如,在武松打虎之前,他就在一間酒店里前后總共吃了十五碗酒,他明知道當地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但是他卻執意要喝,可見,那酒醉打虎之事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武松本人也認為:“若不是酒醉后了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得這只大蟲!那時節,我須爛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勢!背艘酝,還有醉打蔣門神—事——在武松與施恩出發去找蔣門神報仇的路上,武松則要求每當遇到一間酒店就要讓他喝三碗酒后再走。
在武松幫助施恩從蔣門神手中重奪快活林酒店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到武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豪情,并知道他“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之人”,做事有原則,的確是有情有義之人。此外,武松做事非常干脆利落、果斷爽朗,這主要表現在:當施恩有意要武松幫助自己報仇而武松明白其意思后,武松二話不說,馬上就答應了施恩的請求;當施恩認為在報仇一事上,他們本應該從長計議,盡量避免打草驚蛇時,武松卻憤怒地對施恩說道:“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要去便去,怕他準備!”
眾所周知,武松是非常愛戴自己的親哥哥的,當他得知自己唯一的大哥被毒殺之后,他滿心激憤,誓要為兄報仇。于是,在武松自行查明真相后,他就親手殺死了兇手潘金蓮和西門慶。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武松在殺完人之后竟然主動地去官府那里自首,這就是他的特別之處。一般的梁山好漢,例如晁蓋、楊志、宋江、林沖、魯達等,他們在犯法前都可以說是朝廷的官員,可是當他們犯罪后,他們卻沒有考慮過要去自首,而是一味地躲避朝廷的追捕。關于武松的自首,他曾經這樣對鄰舍說:“小人因與哥哥報仇雪恨,犯罪正當其理,雖死而不怨!币簿褪钦f,武松認為為兄報仇是他應做之事,他并不后悔,但同時他亦認為殺人乃是違背法理的行徑,犯罪之人就必須接受懲罰,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梢,武松還是一個公私分明、敢于承認錯誤的人,他尚且信奉朝廷的律條,因為他還沒有過多地看到統治者的罪惡本質。
另外,在武松放走蔣門神之前,除了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外,我很少看到武松殺人的記錄,但是,在武松得知蔣門神串通張都監與張團練向自己下毒手之事后,武松就開始大開殺戒了,無論是與他結怨的,還是與他毫無干系的,只要他認為是可殺的,他就隨心所欲地殺,不留余地。譬如說,武松大鬧飛云浦,砍殺了蔣門神的兩個徒弟以及兩個押送的公人;當武松大鬧飛云浦后,便徑回孟州城里找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報仇,為了報仇,武松首先殺了張都監家里的一個養馬的后槽以及兩個無辜的丫鬟,然后再上鴛鴦樓殘殺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以及親隨二人,最后竟然連
綜合上述,武松是一個深受歷代人民喜愛的力與勇的藝術典型,他有愛有孝,有忠有義,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斗爭精神,并在現實的斗爭中逐漸鍛煉出堅強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是我們中華古典小說人物畫廊中的又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