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了解石灰的形成并字里行間中感受石灰的精神。
2.通過詩文體會出于謙的個人品質,并拓展相關托物言志的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石灰的精神,體會于謙的品質。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師生互動
師:同學們,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比較深厚,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六年的學習,相信你們也接觸過不少的古詩吧?交流古詩。
師:看來同學們在平時非常注重古詩的積累喲。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鍟妒乙鳌防斫猓阂 贊美 理解題目的意思。
師:詩人為什么要贊美石灰呢?這還得從于謙年少時路過石灰窯看到石灰煉成的過程說起,他看到了石灰形成的過程就情不自禁寫下了《石灰吟》。(檢查學生預習閱讀情況)。
一、感知古詩,感知石灰。
師:要想知道于謙為什么要贊美石灰,首先理解古詩的內容。請各位同學打開課本,仔細地讀讀古詩,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理解了關鍵詞語相信你就能說出古詩的意思了。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實在不能自己解決的可以與別人交流解決。
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1.指名學生朗讀古詩內容,并相機學習漢字:焚 教師引導學生寫好漢字。
2.交流在理解古詩中有困難的地方。
3.指名學生說說古詩的含義。
師:你們理解古詩的意思非常準確,你現在知道石灰形成的過程嗎?用古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講一講。(指名學生回答)
師:了解了石灰的形成過程,你現在知道詩人為什么要贊頌石灰了吧。
4.學生再瀏覽古詩,思考答案。(堅強不屈、勇敢頑強、樂觀、留得清白)
(其中相機理解清白的含義,體會石灰的精神)
師:同學們體會真的不錯,在詩人的眼中,石灰身上具有著堅強不屈、樂觀、勇敢、潔身自好的品質,誰來讀一讀古詩,讀出石灰的品質,讀出詩人的敬佩之情。
5.指名學生朗讀古詩。
師:同學們朗讀非常有味道,讀出了詩人內心對石灰的贊美,古人曾說:歌詠言,詩言志。詩人于謙想要通過詩句表達自己怎樣的志向呢?
二、感悟古詩,感悟人物。
學生再次默讀古詩,靜心思考,想想作者想通過古詩表達自己什么樣的志向。
1.集體交流。
(其中理解:清白的另一層含義)(如果說剛才我們理解清白是潔白干凈的話,現在你看看清白在詩人的眼中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師:原來詩人想通過詩歌想說自己要做像石灰一樣的人呀,他想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間!做一個為人光明磊落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間!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的一生有沒有這樣去做呢?請各位同學凝聽于謙的古詩,你從中對于謙一定有自己的認識。
2.學生聽故事,說說從中認識了一位怎樣的于謙。(一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堅強不屈、清清白白的人。)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讀故事中的于謙的四句話吧,感受感受他的為人——
3.出示資料中的四首古詩,集體朗讀。
(1)為國辦事心應忠……(每首詩句讀完了后讓學生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于謙)
(2)你我為官皆剛正……
(3)一盆萬年情意深……
(4)手帕蘑菇與線香……
師:讀著古詩,感受著于謙的為人,回首再看詩人的《石灰吟》,原來這樣的作品激勵了詩人的一生。
三、誦讀古詩,升華古詩。
回首當年歲月,。
1.詩人年少時路過石灰窯,看到石灰的形成過程,想起了自己遠大的志向,他于是慷慨激昂地吟誦出《石灰吟》——(配樂)
2.幾十年過去了,詩人為官之后,回顧自己的為官生涯,一直清正廉潔,面對年少所寫的《石灰吟》,他情不自禁吟誦起來——(配樂)
3.晚年的于謙受到別人的誣陷,身在監獄中他,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再次想到了《石灰吟》,感慨萬千,你向對世人誦讀他的《石灰吟》——(配樂)
4.幾百年過去了,后人閱讀古詩《石灰吟》,感覺不僅僅是詩人對石灰的贊美,也是于謙一生寫照,這首詩也是對于謙的贊美,人們會這樣贊頌詩人于謙——(配樂)
四、拓展學習,提高學習。
師: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借描寫贊美石灰來抒發自己的志向,這樣的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其實我們以前就接觸了這樣的古詩,我們一起欣賞欣賞——
1.出示 《竹石》、《青松》、《梅花》
2.交流詩人如何托物言志的,并進行詩文朗讀。
五、總結詩文,總結課堂
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我們感受了石灰的品質,感受了于謙的一生。我們明白做人要做一個清白的人,讓我們永遠銘記于謙的話語,(誦讀最后一句話),希望大家把作為今后你人生的座右銘,清白做人,最清白的人。
六、板書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擊 堅強不屈
烈火焚燒 清正廉潔 要留清白在人間(托物言志)
粉骨碎身 忠心報國